央廣網江門12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24日,記者從廣東省江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獲悉,近年來,江門市通過多部門聯動形成治水合力,對列入全國監管平臺的12條城市黑臭水體開展全面整治,長度71.65公里,累計投入超60億元。目前,12條河涌黑臭消除率已達100%,改善的水環境不僅為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帶來新活力,更為江門社會經濟和諧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作為河網密布地區,江門境內河道縱橫交錯。在城市化工業化飛速發展的階段,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曾經沒有同步跟上。為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呼聲,補歷史短板,一場力度空前的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拉開序幕。
  “連續三年,我市把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清單’,市委辦、市人大辦、市府辦、市政協辦聯合督查督導,市生態環境、水利、城管、農業部門及河涌屬地鎮街等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向城市黑臭水體‘宣戰’!苯T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九龍治水”變為“共同發力”。從摸查流域污染源、論證分析河道納污能力入手,江門對12條黑臭水體編制整治工作方案,針對工業、農業、垃圾、生活污水等四方面污染源,印發《江門市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并拿出專項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形成“1+4”工作方案。為明確年度任務和責任單位,江門還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為了查清污染源,找準癥結,我們乘著小船或套上連體防水服,趟著水溯流而上,一戶一廠排查。”整治前,江門市、區兩級城管部門聯合行業專家和相關職能部門密集調研,踏遍城區河道水系,排查組相關負責人至今記得,“有時甚至蹲點到半夜,打著手電筒查偷排口!
  病癥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管網。這一輪治水,從一開始就瞄著治本。
  蓬江區是江門市中心城區,以它為例,“‘病’得最嚴重的河道,往往窩在老舊城區,如丹灶河、杜阮河,河岸擠滿房屋,周邊還有工業廠房,污水直排,整治前河水發黑發綠,岸邊垃圾成堆,惡臭難聞!睂<覀円徽Z點出病灶:地下管網老化或空白,導致污水溢流、直排,周邊河道自然不堪重負!拔鬯詹蛔。钏M不來!
  針對這12條黑臭水體,江門開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流域綜合治理,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全面分析污染成因、特點,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沿河埋設截污管413公里,改造老舊管網78公里,改造問題排口226個,建成雨污合流管網1030公里,新建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6座。原先直排入河的污染源通過新建污水管網全部納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兜住直排污水后,專家組又評估河道底泥淤積情況,對12條總長約71.65公里的黑臭水體開展清淤工程!鞍登逵僮铍y,垃圾多又雜!毙聲䲡呛舆^半都是暗渠,幾艘工程船的吸泥管都堵塞了好多回,區城管部門、工程隊使上“笨辦法”:“先圍堰,把水抽干,再用挖掘機把大堆垃圾鏟出!
  底泥整治的同時,江門還堅持行政措施并行,對工業、農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等四類污染源開展專項整治,從源頭上進行嚴格把控。其中包括出臺了《江門市排水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排水排污許可制度,核發排水許可證1091個、排污許可證837個;全面排查每條水體沿岸區域企業、住宅、餐飲場所、養殖場,累計整改“散亂污”工業企業4094家,關閉、搬遷養殖場880個。
  為防范水體污染重復反彈,江門市城管局與生態環境、水利等多部門聯動,建設環保智慧監管平臺、排水信息化監管平臺,加強工業排水戶工業廢水排放監控和市政排水設施實時監測,及時查找原因并落實整改。
  “樣子變了,氣味也變了!苯T新會西甲村邊,林艷梅正忙著給新會柑開皮,大片空地上成百上千的柑皮一只挨著一只;微風拂來,不遠處的沙氣口深沖河波光粼粼,堤岸兩旁的三角梅在冬日暖陽下搖曳。“河面不再浮萍泛濫,水不發臭了,做農活都是種享受,柑香味撲鼻。”
  “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苯T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該市結合城管進社區、黨員義工巡河、河長巡河等行動,將繼續嚴查違法排放生活污水、亂堆垃圾等行為,引導群眾積極監督共同治理,全力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讓城市水環境得到徹底改善,人民群眾共享秀水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