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韶關南雄古市鎮,湞江為田地帶來了清冽的水源,是當地發展種養殖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南雄作為廣東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在27萬畝的水稻種植面積中,有著21萬畝水田以單一水稻種植為主,農業畝均產值較低。

  為探索授人以漁的可持續性鄉村振興,2019年,在各級黨委政府指導下,古市鎮攜手碧桂園集團和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社會企業碧鄉公司開始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產業,通過稻蝦共作示范基地及產業振興實訓基地,讓小龍蝦養殖技術“邊學、邊看、邊練”成為可能。

 

稻蝦田與古市鎮共同構成了一幅鄉村振興大美畫卷。(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攝)

 

  “我們最開始的定位,是做好養殖示范去帶動周邊群眾,把最合適南雄的養殖模式給農戶們示范出來!痹擁椖控撠熑藦埥馉N博士認為,碧桂園對于鄉村振興的思考早已經開始落到實處。

 

  走出誤區

  立足產業振興

  碧桂園南雄市稻蝦共作產業振興項目是南雄市重點引進的扶貧項目和鄉村振興項目。2019年,碧桂園集團來到南雄市古市鎮豐源村、修仁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決定以小龍蝦產業作為突破口,憑借著在湖北天門自建蝦稻養殖示范基地所獲取的經驗,希望為當地開啟一條產業振興的新路。

 

南雄稻蝦共作產業振興實訓基地。(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攝)

 

  2020年7月,碧桂園南雄市古市鎮稻蝦共作產業振興實訓基地正式建成,張金燦隨后也來到了這個嶄新的基地。

  據了解,蝦稻田,是在稻田外圍挖大概深1.5至2米,寬4至6米的環溝,作為小龍蝦生存棲息的地方。小龍蝦的日;顒涌梢允杷赏寥、改善土質,同時它的排泄物也能作為天然肥料,理論上是一種雙贏的農業模式。

  張金燦表示,要想達成一田雙收、稻蝦雙贏的目標,首先要用農業思維來思考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工業思維可以借鑒,但要分清主次。

  典型的工業思維,是在類似于廠房的可控的環境中人工創造出條件,然后進行生產;而典型的農業思維,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在借助和利用該規律的前提下,創造條件,完成生產。

 

遠遠望去的稻蝦田。(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攝)

 

  張金燦這樣形容:“在工廠中,我們可以人為的控制光照、溫度、氧氣等的含量,但田間的農業則有很大不同! 他認為,田間農業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需要依托生態系統而存在;可持續的優秀田間農業模式通常都充分尊重和利用該系統的規律。每到一個新的地區發展田間農業,都要充分尊重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因素。

 

養殖戶凌晨出來捕撈小龍蝦。(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攝)

 

  對此,碧桂園集團在當地并未急著擴大產業規模,而是先將示范養殖技術、培訓養殖戶作為最重要的任務。

  據介紹,示范基地包含了約30畝的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約100畝的藕蝦共作生產示范基地,以及約550畝的稻蝦共作生產示范基地。一般畝產小龍蝦200斤/年,畝產水稻500公斤/季,每畝利潤可多出2000-3000元/年。

  “養殖小龍蝦在湖北之所以受到廣泛認可與推廣,關鍵是它能讓更多的農戶賺到錢。然而‘產量’與‘收入’之間并非是線性相關的,你還要把握二者的平衡!睆埥馉N表示,南雄稻蝦養殖業應該優先讓農戶嘗到養蝦賺錢的甜頭,而不能走進“高產低收”的“誤區”。

  “在保證反季節成功產蝦的情況下,產量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產量都出在四五月份,蝦的價格已經大幅度下跌了,加上高溫天氣增加病害風險,對當地農戶來講,這部分產量是辛苦多、收益少!

  在稻田養蝦方面,碧桂園追求的是能引導農戶獲得最佳的養殖效益。張金燦曾經的所學再次派上了用場!疤镩g生產、農業微生物、病理學,其背后的理論是互通的;待我們把成功的技術總結、推廣之后,可以爭取讓農戶的小龍蝦的畝產達到300-400斤,這樣畝均產值能提升1.5倍!

  稻蝦產業,既填滿了“米袋子”又充實了“錢袋子”,這不僅是產業振興的實質,也倒映著我國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側影。

 

  發揮優勢

  鼓勵多元化發展

  為什么會選擇南雄?為什么選擇小龍蝦產業?

  “從季節上來講,廣東地區養殖小龍蝦,可以比主產區提前出蝦,打反季節的價格優勢,這個是最重要的!睆埥馉N總結,南雄的春天比湖北來的快,農戶養殖可以在1、2月份投苗,3月份出第一批小龍蝦,避開五、六月份的市場高峰期、價格低谷期。

  古市鎮的優勢還不止于此,對于生鮮產品來說,能早一些進入消費市場就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優勢!斑@里離消費地更近,我們發貨到廣州、深圳比主產區快不少!

 

張金燦巡查藕蝦田養殖情況。(央廣網發)

 

  此外,無論是碧桂園還是碧鄉公司助農品牌臻碧鄉,從供應鏈到銷售網絡,都可以為養殖戶提供助力!氨坦饒@集團、國強基金會啟動了惠農貸款項目,并與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強強聯合,讓更多的惠農資金注入進來,為碧桂園在南雄的小龍蝦產業增加資本的活力和成熟的保障體系,一起幫助養殖戶們更快更好的落地!

  “做一個懂蝦的好朋友”,“把技術培訓送到農民家門口”,這是碧桂園稻蝦產業在南雄市給自己的定位。

  產業扶貧是鄉村能實現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村產業要能真正立起來,是它能實現“自我造血”。

  為了壯大南雄稻蝦共作特色產業,南雄市人民政府與碧桂園集團曾聯合前往湖北考察小龍蝦產業融合發展情況,通過對小龍蝦養殖、交易中心、綜合服務、深加工、生鮮餐飲等產業板塊進行深入了解,旨在為南雄稻蝦共作產業振興拉資源、謀出路。

  產業興旺起來后,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元化的發展。

 

在基地內舉行的粵菜師傅培訓班順利結業。(央廣網發)

 

  據了解,稻蝦產業振興實訓基地建成投入運營后,已順利舉行5期培訓班,培訓人數達到400人,其中370人順利結業。

  同時,為推進“粵菜師傅”工程融入鄉村振興,碧桂園集團聯合南雄市將粵菜師傅培育與南雄稻蝦基地產業項目相結合,創新“粵菜師傅+產業扶貧”發展模式,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

  截至目前,該培訓吸引了村民和貧困戶共157人參加(貧困戶38人),經過92天的學習后,已有135人實現就業,其中包括貧困戶34人。

 

  鄉村振興

  內涵不止一種

  在廣東的“十四五”規劃中,把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列為重點,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成為了推進更高水平的鄉村振興的必要途徑。
在南雄發展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這是碧桂園探索產業振興的幫扶目標之一。

  如今的古市鎮,在稻蝦共作項目引進來后,村里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村民翻新的樓房也越來越多;通過土地整治,曾經的小田不僅變成大田,還實現了大排大灌,一眼望去都是屋舍儼然的景象。

  鄉村振興同樣也是人才的振興。在幫扶地區,碧桂園還大力培養輸送返鄉扎根創業青年,在“設基金、建工廠、造品牌、送技術、拓市場”的全方位服務下,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截至目前,碧桂園已幫助超10000名返鄉扎根創業青年,間接帶動近40000名貧困戶增收。

  鄉村振興,內核依舊是文化振興。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揚,是筑牢鄉村文化根基,打造美麗鄉村不可獲取的部分。

  在碧桂園幫扶的英德連樟村、韶關黃塘村等廣東農村,碧桂園通過“量身定做”旅游線路、非遺文創產品等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來激發村民自豪感,同時舉辦“鄉村春晚”、文藝大賽等文化活動,來更好地傳播農村地區的傳統文化和致富故事。

  “每個地區都有他自身獨特的文化底蘊。盲目的學習、復制其他地區的文化,會增加空虛與乏味。當地人對其文化底蘊的覺知、認可、自信是非常關鍵的過程。當地人保留其健康的、積極的傳統與文化,能夠促使他們在紛雜的文化交融中避免迷失,更精確的找到‘自己’。這也是未來鄉村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前提!睆埥馉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