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油柑成熟期。市場上,油柑飲品、蜜餞、干果等產品琳瑯滿目,而產自漳浦縣赤土鄉溪東村的“溪東油柑”更以其響亮的名號在眾多產品中“C位出圈”。前不久,一批溪東油柑順利發往日本,首次試水國際市場,實現福建油柑出口“零”的突破。
油柑是漳州種植歷史悠久的特色水果,又名油柑、余甘子、牛甘子,可以生津止咳、消食健脾,主要生長在福建、廣東等地區。作為知名的“油柑之鄉”,溪東村95%的農戶種植油柑,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產值超5000萬元。
近日,記者沿著村道走進溪東村,一路隨處可見“溪東余甘”字眼的廣告牌匾、描繪油柑種植故事的墻繪,以及家家戶戶院子里晾曬的油柑果。這些細節,無不講述著“油柑之鄉”的奮斗史。
新品種激活漫山果樹
溪東村山頭上的果園里,油柑樹翠綠豐茂,枝上掛滿了一簇簇形狀渾圓的油柑,一派豐收景象。
提起溪東油柑品種的改良歷程,作為村里引進新品種的先驅,今年74歲的張金順最有話語權。
張金順回憶,過去,溪東村種植過多種水果,但皆因土地貧瘠,收益甚微。土生土長的油柑樹雖然漫山遍野都是,但果實小、口感柴,且入口酸澀,也未能帶來經濟價值。
1986年,漳浦興起大念“山海經”的熱潮。時任當地眉力林場場長的張金順在林業局的指導下,外出泉州南安考察,發現那里種植的粉甘個頭大、產量高、口感佳,可作為蜜餞產品銷售。他便以每米5元的價格購進一批粉甘枝條,帶回溪東村讓林場職工試驗嫁接種植。
3年后,新品種油柑試種成功。改良后的油柑憑借“口感甜、顆粒大、產量高”的優勢,成功進入市場。就此,街坊鄰居相互傳開,大家紛紛效仿,溪東村的油柑產業開始步入新軌道。
近年來,市場上油柑品種不斷翻新。在村“兩委”和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競相從泉州惠安、南安以及廣東普寧等地引進“藍帶甘”“玻璃甘”“甜餅甘”“珍珠甘”等多個新品種,油柑產業蒸蒸日上。
“比起從前,現在村里油柑種植管理更規范了,產量更高了,市場需求也更大了!毕獤|村東溪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澤武介紹,平常合作社一天可收購5000公斤油柑鮮果,高峰期達1.5萬至2萬公斤,主要銷往省內及云南、廣西等地。
像東溪水果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收購點,溪東村有10多家!敖陙,村里建了油柑觀光園,還引進了油柑加工廠。得益于油柑產業的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家家戶戶建起了房、買上了車,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毕獤|村黨總支支委張志猛感慨地說。
“新花樣”撬動龐大市場
爆火的油柑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青年返鄉創業。
“90后”村民張雯婷家里擁有20畝油柑樹。早在4年前,她就開始涉足微商、抖音等網絡平臺,賣起油柑果,每年單是自產自銷就有6000公斤銷量。
此外,張雯婷還把油柑玩出了“新花樣”。走進其經營的油柑作坊,工人正有序進行鮮果分揀、烘干、腌制、包裝等生產作業。在這里,一顆顆油柑經過不同工藝處理,變身油柑汁、話梅油柑、純白糖油柑、南姜味油柑、鹽漬油柑等產品,“身價”也提高了不少。
油柑產品打開市場后,嗅到商機的企業也紛紛前來投資,為油柑產品帶來更多“新玩法”。目前,溪東村已與康之味、綠泉食品等知名食品加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研發出油柑果茶、油柑潤喉糖等系列油柑產品。
“我們將立足本土實際,與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深入合作,繼續研發油柑新產品,增加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同時,逐步擴大出口,拓寬銷路,引導種植戶從自產自銷到進超市、進平臺,進一步打響溪東油柑的品牌,以產業振興撬動鄉村振興。”展望前景,赤土鄉黨委宣傳委員謝寶竹表示。(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林素真 林澤霖)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