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以《春風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兇》《河神》《無證之罪》《使徒行者2》等代表的網絡劇,再次以口碑和網絡點擊量成為大眾談論的話題,以至于有人將2017年稱為網絡劇的爆款元年。
根正苗紅的“網紅”
相對傳統電視劇以電視為播出平臺而言,網絡劇是專為電腦網絡制作,尋求電腦、手機、平板等為播放平臺,以年輕人為主要接受群體,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網紅”。但是,發端于網絡并立足于網絡只是成為“網紅”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各大視頻網站不愿意僅僅充當一個簡單的播放器,而是逐步開始嘗試自制劇,充分發揮創作、宣傳和播出一體化的特征。對于網絡劇來說,它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不需要像傳統電視劇一樣需要層層審核把關。這對于有不少熱錢涌入的網站來說的確是一個利好。在眾多合力的影響下,網絡劇終于迎來風生水起的好時代。
網絡劇最開始“養在深閨人未識”,少有名導、名編、大牌演員加盟,這一定程度上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但是,成本低并不意味著其質量一定低下,畢竟有不少高手“在民間”,或者有不少具有高手潛質的草根人物。他們一定程度上成為網絡劇質量的內在保證,甚至有不少二三線的演藝人士借助網絡劇而成功上位成為一線大明星。比如網絡劇《天子妃升職記》制作費不過2000萬元,在口碑上甚至“逆襲”了號稱投資過2億元的傳統電視劇《羋月傳》,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主演張天愛也一路“行情看漲”,讓人大為贊嘆!
由于管理相對較為寬松,網絡劇的創作題材同傳統電視劇相比更為豐富,比如奇幻靈異、偵探推理、驚悚懸疑、熱血勵志、時空穿越、玄幻修真等都成為重要題材。在眾多題材中,又以都市生活劇、青春校園劇、幽默搞笑劇為主打,很好地切入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從交互技術上看,彈幕思維的充分利用,使得網絡劇制作方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成本了解到受眾的喜好、槽點等,從而更好地調整創作。當然,更可以在前期的策劃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找準市場定位、作品定位以及主創人員的選拔等,更好地迎合青年一代受眾。在營銷階段,主創主演團隊還可以通過直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與觀眾進行互動。這些無疑都為其成為“網紅”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所謂“得年輕人者得天下”!
從邊緣走向主流?
從當初的微電影到現在風生水起的網絡劇,作為新媒體影視形式的開創者,多來自民間,草根群體,投資規模小,很難打造成鴻篇巨制,這無疑使得它們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傳統電視劇攜官方之背景和傳統公信力之聲威,打造了一批忠實的觀眾,并培養了他們長期以來的收視習慣。這一點網絡劇可謂是望塵莫及。
雖然說“得年輕人者得天下”,但是相比來說,年輕人生活壓力都比較大,事業也都處于上升期,社會話語權還相對有限,這無疑使得網絡劇會產生一種“得隴望蜀”的心理!澳贻p人的天下”終究是一個不完整的“天下”!于是,網臺同步成為網絡劇一個新的舉措。所謂網臺同步,就是網絡自制劇在網站平臺播放更新的同時,也尋求相應的電視頻道播出。比如2016年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在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同步推出,2017年的《擇天記》選擇多家網站和湖南衛視播出。而《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則通過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和優酷聯合播出,很好地將網站平臺和“一劇兩星”結合起來。
網臺同步,究竟是網絡劇對傳統電視劇的沖擊,還是電視臺對網絡劇的招安?這個理兒可能一時半刻說不清楚,但是各取所需則是它們共同的內在動機。網絡劇在堅守網絡平臺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通過電視臺將傳統的電視觀眾收入囊中,自然可以說是一種市場擴張。而電視臺除了少量的自制劇外,依然玩的是“空手套白狼”游戲,電視劇依然是很多電視臺盈利的重要手段。而能夠將網絡受眾和傳統電視觀眾整合在一起的,只能靠劇作的質量,“內容為王”在任何時候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客觀來說,尋求網臺同步也會使得網絡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質量是根本保證。先前的粗制濫造已經全然行不通,制作精良是網絡劇在電視臺“登堂入室”的必然條件,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小成本必將成為過去。另一方面,既然選擇電視臺播放,意味著它必須接受政府職能部門的嚴格審查。如此一來,網絡劇在選題方面的優勢也可能蕩然無存。這顯然是網絡劇制作方不想看到的。
但是,政府職能部門對網絡劇的嚴格管理是必然趨勢,網絡絕不可能是法外之物。2016年年初,廣電總局就強調了線上線下的統一標準,而2017年9月出臺的《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再次強調了對電視劇和網絡劇要實行同一標準進行管理。2017年年初就有107部網絡劇因為缺少網絡視聽上線條件而被下架。這可能會使得網絡劇面臨著不小的陣痛。痛定思痛,選題嚴格把關,制作精良只能是網絡劇的根本性出路。惟有如此,網絡劇才能真正意義上把握受眾群體。走向主流,是網絡劇未來的必然選擇;而被主流認可,也是網絡劇的必然歸屬。
網絡劇“錢途”幾何?
但是,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追問,如果網絡劇真的實現了主流化轉型,是否就喪失了網絡劇的本質性特點,不再是網絡劇了?其實,任何媒體樣式的發展,從最開始的粗放式走向精品式都是必經之路,如同90年代的都市報和新世紀初的電視民生新聞一樣,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否則的話只能被市場淘汰。
網絡劇在最開始的萌生期,存在明顯的粗制濫造和跟風仿作的問題。作為新生事物,再加上數量相對有限,它們在短時間內受到網絡受眾的追捧實屬正常。但是,時間長了,網絡受眾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高,市場競爭也在加劇,如果網絡劇始終以這種模式進行創作,勢必會走向惡性循環,最終被市場無情淘汰。
當然,真正的網絡劇創作者,是不愿意看到這種惡性循環的。這使得他們必然要實現自我超越。當前,已經出現了不少堪稱良心之作的精品網絡劇,無論是投資力度上,還是在對劇本的把關、演員的表演乃至后期制作、包裝、推介都比先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經過多年的探索和開拓發展,網絡劇已不再僅僅是“抖包袱”,秀下限的“段子體”,一批靠情節、表演取勝的劇情劇脫穎而出,收獲不少點擊與良好口碑。比如《河神》《白夜追兇》《將界2》等均是如此。
同時,一些網絡劇的成功也使得傳統電視劇主創人員看到“前途”,越來越多的名導、明星加入其中,如李少紅、侯鴻亮、滕華濤、于正等。這算不算是網絡劇和傳統電視劇的合流?不管怎么說,網絡劇的創作隊伍越來越強大是不爭的事實。
由于網絡情況非常復雜,受眾欣賞水平良莠不齊,眾多網絡劇同時呈現在網民面前,極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國家職能部門加大對網絡劇的整治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將粗制濫造的作品排除在市場之外,這樣才能形成同等競爭優者勝的良性循環局面。如此說來,網絡劇只要真正把握好質量關,再加上相對靈活的融資方式、便捷的互動方式以及多層次的營銷方式,在未來肯定前途光明,“錢途”無量。網絡劇正漸入佳境。曾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