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4月7日消息(河南臺記者溫曉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一直是各地地方政府研究的重點。從2016年起,河南省政府便率先創造性地提出了在省域內公開交易“宅基地復墾券”的新舉措,以此來將閑置的農村宅基地重新利用起來。本月4日,河南省今年第一批宅基地B類復墾券交易取得開門紅,14098畝復墾券在3分鐘內全部以每畝20萬元的熔斷價成交,交易金額為28.19億元。
自河南省實行宅基地復墾券制度以來,復墾券交易一直火熱,大多以熔斷價格成交。什么是宅基地復墾券?拍賣為何如此搶手?據介紹,復墾券的實質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假設某村莊建設用地占500畝,經過搬遷村民住進了新建小區,新小區占地400畝,原村莊拆除后復墾為耕地,那么就節約出建設用地100畝,這100畝就是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因為這些節余指標主要來自于村民宅基地拆舊復墾,所以被稱為宅基地復墾券。
這次復墾券交易仍然采取網上公開競價交易的方式,經過發布公告、網上報名、現場核實等程序,共有16個縣級政府和園區報名參與網上競拍。4月3日上午9點,復墾券各交易標段一經推出,均在3分鐘之內達到熔斷價格。
河南省將宅基地復墾券分為A類和B類。在符合條件的貧困縣內,A券主要是易地扶貧搬遷村莊產生的;而沒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村莊,通過治理“空心村”等辦法,節余出一些建設用地指標,這就是B券。A券的購買方主要是在鄭州市八區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B券的購買方是省內縣級人民政府和政府批準的園區。
為何要推行復墾券?據了解,河南省每年建設用地指標缺口達50萬畝,城鎮化進程因此受限。與此同時,省內不少縣區地廣人稀,大量土地荒廢,指標閑置。宅基地復墾券通過把農戶搬遷脫貧、縣級整理土地、省級平臺交易、城市使用指標、收益返還當地政府和農民等環節串聯起來,以制度創新為易地扶貧搬遷增添動力。2016年12月,河南省在全國首次探索宅基地復墾券公開拍賣。當時,首批宅基地復墾券拍賣中,國家級貧困縣盧氏縣,拿出941畝指標公開競拍。盧氏縣副縣長陳偉介紹:“交易后給貧困戶補助之外,除了土地整治成本,其余收益部分都要進入縣里統籌安排脫貧攻堅工作。對土地節約集約化利用有非常大的好處!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實現交易A類、B類復墾券7.18萬畝,籌集資金155.45億元,復墾券交易所得收益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陳治勝表示,復墾券收益將用于全省扶貧搬遷,“主要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和同步搬遷群眾搬遷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建立宅基地復墾券公開交易市場,能夠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激活農村土地資源,把農村宅基地權益財產化,增加農民的收入!
以河南省三門峽盧氏縣為例,截至今年1月,兩批復墾券收益達到5.9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入住新房后,舊房及宅基地復墾為耕地的,按節余建設用地指標每畝15萬元進行結算,以不同形式返回給易地搬遷群眾。
如此看來,用“宅基地復墾券”交易這項舉措來支持扶貧,讓原本的宅基地成為建設用地,盤活閑置的宅基地。這個過程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直被大家討論的“宅基地入市”這件事。那么這項舉措是否意味這是一種“宅基地入市”的形式?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宅基地復墾券交易”只是一種土地集約化利用的政策,宅基地仍然不是作為“商品”來交易的,不能過度理解成“宅基地入市”。
張大偉表示,復墾券只是在一定范圍內有一定的流動性,這跟國家推動宅基地流轉政策方向吻合,但和大部分人以為的宅基上市有一定區別。現在宅基地只是在集體用地擁有者之間做流轉。大家普遍認為入市是指它成為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商品,比如商品房一樣做交易。現在看,無論是復墾券還是宅基地,流轉的只是部分對象,不是對普通市民銷售,更多的還是農村土地集約化的應用,避免一些土地閑置。
對于河南省的“宅基地復墾券交易”,盡管和宅基地上市不同。但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教授葉劍平認為,這類土地利用形式也要審慎推行,因為流轉出來的土地指標是有限的,要避免影響地區未來的發展。他表示,在精準扶貧上可以這樣用,但是大規模這樣用可能會限制未來發展的空間。(用地)指標是平衡的,有些貧困地區現在建設用地指標暫時不一定能用的上,但是(以后)發展的時候又需要指標了,這時候沒有指標發展權就會受影響。
近幾年來,類似“宅基地復墾券交易”這樣將農村閑置土地集約利用的舉措,全國各地也進行了不少嘗試和試點。宅基地可以合理流轉,但達到“入市”的程度其實還差的很遠。張大偉分析稱,盡管宅基地流轉的嘗試有很多,不過以現在的情況看,宅基地入市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達到大眾一般意義上認為的宅基地入市,其實對過去房地產政策是一種顛覆,宅基地全面上市還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