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團圓。但是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總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他們或堅守工作崗位、或身處異國他鄉……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春節異鄉人》,感受這些異鄉人的春節冷暖。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從寶安縣的一個小漁村,變成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人”的參與,不可或缺。40年來天南海北的人們來到深圳,落地生根,成了深圳人。他們雖身處異鄉,卻同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央廣網深圳2月18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楊耀)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來自陜西的樊曉(化名)和王思(化名),在深圳相識、相愛,并結為夫妻。大年二十三,當記者見到夫婦二人時,與傳統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不同,他們并沒有踏上返鄉的路,而是在準備第二天前往澳大利亞度假的行李,“沒有準備太多東西,箱子還沒開始收。去了以后看有合適的就買,主要是沒去過澳洲,之前一直想去新西蘭,臨時又改成澳大利亞!
這是他們結婚后的第二個春節,去年春節,他們把父母接來深圳,今年,他們打算利用這幾天假期,到南半球體驗夏天,因為去年十一回過家,這次雙方父母也沒有太多反對。樊曉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過年就算回家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其實跟平時回家也沒多大差別。”王思說:“我們去年也沒回來。包括我之前在海外的時候,很少有時間能回來過年,可能習慣了。不在乎這幾天,而且過完年以后他們要過來,國慶節也回去了,4月可能也會回去。”
兩位在深圳的異鄉人,1985年出生的王思來深圳早一些,研究生畢業后,他就來到深圳華為總部工作,之后又跳槽到騰訊。1989年出生的樊曉工作也有2年的時間。談到為什么來深圳,樊曉說,作為“不太愛出潼關”的陜西人,一開始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還是有不小壓力的,但也正是這種“人生地不熟”,反而讓她愛上了深圳,“我媽媽當時特別反對,因為她是陜西人,陜西人不太喜歡去外地,但我父親還是挺開明。越是這種陌生城市,可能大家之間都是靠規章去維系這種狀態,其實你會更開心、更自在!
王思來到深圳的原因也是一樣,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反而讓他感覺更加輕松,“畢業了以后來到深圳,我覺得這個節奏更舒服,沒有太多束縛感。說的官方一點就是平等,覺得你也不會低誰一等或者誰高誰一等,大家都是憑能力、憑本事吃飯的,在這也不要看誰的臉色,會相對公平一點。”
平時兩人工作雖然忙,但好在時間相對自由,與老家相比,深圳節奏更快、壓力更大,眼界也更寬,王思說,也許是節奏快習慣了,回到家,回到曾經熟悉環境,卻要“閑下來”的感覺,甚至讓他有點不知所措,相比老家的咖啡館,他更喜歡深圳咖啡館中所有人都在忙碌的“深圳節奏”,“深圳,你不管是周末還是什么時候去咖啡廳,旁邊基本上是忙工作或者是看書的,或者是在聊某個項目的。那種氛圍至少比家里面更有緊迫感!
樊曉說,深圳機會更多、視野更廣,但節奏也更快,生活、工作的壓力更大,夫妻二人貸款買了80多平米的房子,兩人父母還都在陜西,父母養老的問題還來不及想,但幾年下來,她感覺,正是這種壓力和變化,讓她“越來越強大”,“深圳的工作狀態是壓力很大的,女生即使外表再強悍,其實內心還是有點小害怕,有時候想到有房貸,以后還要有孩子,各方面壓力特別特別大。但我覺得過去兩年,自己慢慢變強大了一些!
雖說喜歡深圳的工作、深圳的節奏,甚至深圳的壓力,但陜西人對冰峰、泡饃的懷念,還讓樊曉時不時地有些想家,現在看來,陜西給了她第一次生命,但第二次生命扎根在了深圳。
更好的環境、更高的工資和更多的工作機會,讓夫妻二人感嘆,老家是回不去了,明年春節,他們打算帶上父母一起出國。
四十年前從零開始的深圳,成為了天南海北異鄉人的家鄉,樊曉與王思在陜西長大,因工作來到深圳,落戶、結婚、買房,也成為了新深圳人。他們說,如今被問到是哪里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從深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