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見習記者郭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GDP增長6.1%,符合年度預期目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新臺階,一系列亮眼的經濟數據向世界傳遞出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信號,證明了我國在全球經濟影響力日益增強,也彰顯著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國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挑戰和變化。未來經濟將如何前行?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GDP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大關。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這兩個“一”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第一,這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進步、社會和諧、生態改善、國防鞏固,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第二,這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三,這標志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第四,這標志著中國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的貢獻進一步加大。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中國人均GDP穩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文發展指數地位也進一步上升。”

  除了GDP數據,發布會上另一組重磅數據也頗為引人關注。去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527萬人,女性人口68478萬人,男性比女性人口多出超過3000萬人。對此,寧吉喆表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國務院部署要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的時點是11月1日零點!

  回顧我國人均GDP的發展進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均幾十美元,到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時代的人均156美元,歷經22年經濟體制探索發展,直到2001年才站上人均1000美元的舞臺。而如今,經過18年的砥礪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2020年,我國人均GDP正式跨越人均1萬美元大關。

  “中國速度”不斷刷新著世界奇跡。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1萬美元,俄羅斯用時41年,美國用時36年,日本用時17年,而我國在近14億人口的基數上僅用時18年。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表示,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是發展中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或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溝坎!耙驗槲覀儸F在發展正處在這個階段,應該說還是處在現代化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這1萬美元不僅意味著我們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成就,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真正建設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一個非常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從1978年開啟并進入試驗階段,后經全面探索階段,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今仍在不斷完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分析稱,人均GDP如今能有如此“中國速度”,有其根本原因。“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激發了強大的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轉變,根本原因還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改革開放實施以來,實現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打開大門,積極融入全球經濟,根本原因當然還是制度,這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數據,目前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總規模約16億人。隨著我國作為一個近14億人口的大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全球就有30億人進入這個行列,占比近50%。韓保江表示,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當中的引擎作用更加強勁!爸袊則世界經濟穩,唯有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為世界整個經濟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創造堅實的基礎。因為我們每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對世界貢獻已經超過30%,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好的發展基礎、發展潛能,世界經濟必然受到影響,因此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中國好,世界經濟就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種趨勢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未來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礎,也有條件的支撐。寧吉喆說:“我們在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還要看到今年必須攻堅決勝。要立足現有的基礎,堅定決勝的意志,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