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

      1. 央廣網

        我國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不足1% 其他國家如何做到高普及率

        2017-06-17 13:30: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上海地鐵內一名年輕男子毫無征兆地在車廂內暈倒、不省人事。事發時,車站工作人員按下緊急關閉按鈕后將該男子抬離車廂,地鐵工作人員隨即通過廣播尋找有醫療救治能力的乘客。

          在發出求助廣播后,很快就有2名女子和1名男子趕來幫忙。其中一名叫蔣菁的女子持續不斷地給暈倒的男子做心胸按壓,另外兩人也在一旁幫忙做心肺復蘇和輔助工作,并且用上了地鐵站里配備的AED急救設備。經過3名熱心市民和廣大群眾的幫助,暈倒男子恢復呼吸,被送往醫院治療。

          醫學上有“黃金5分鐘”中的說法,是指病人出現呼吸衰竭或心臟驟停后,通過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可能挽回生命,一旦過了這幾分鐘,將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上海地鐵這名病人還算幸運,而在我國很多出現心臟驟停情況的人因得不到有效的急救而失去了生命。

          據統計,我國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僅有不到1%,而在德國能達到80%,法國40%。國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為什么這么高?是如何進行急救知識的普及教育的?

          先來看美國。有數據顯示,在美國接受過CPR技術,即心肺復蘇技術培訓的人數超過7000萬,接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術成為很多人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急救技術的普及方面,美國是怎么做的?

          據紐約華爾街多媒體記者介紹,美國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較大,在美國的很多公共場合,特別是人流較大的地方都會配備自動體外除顫機AED,確保突發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援。美國很多高中和大學里都會有關于急救知識的必備課程。在很多美國的健康課上老師會手把手的教同學,在不同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進餐時被食物噎到,有人暈倒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搶救方法不同。面對需要心臟急救的病人時,對于成年人、兒童或嬰兒采取的措施不一樣。

          老師為了讓學生記的更清楚,會帶不同的人體模型來上課。在進行所有的場景訓練之前,老師首先會教一些理論的知識。例如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幫助,當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論知識結束之后,學生會進行考核,只有通過的同學才能夠進行下一步學習,而同學會在課程結束之后進行筆試以及模擬場景。通過的同學便可以拿到一張帶有美國紅十字會標識的小卡片,上面會有他們的名字。證明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學生可以對當事人進行搶救。在美國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過這樣緊急搶救的課本。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往往旁邊的路人就能夠把握住最佳的搶救時機。

          再來看德國。德國是世界上應急管理體系高度發達的國家之一,除了專業醫療系統擁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體系,志愿者是應急救援的主力軍,是專業救援隊伍的龐大后盾。“急救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識同樣從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亞,約有40%的人口具有基礎的急救知識,25%的家庭有常備急救箱。據澳大利亞華人胡方介紹,澳大利亞法律強制規定一部分群體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備急救知識。根據澳大利亞職業與安全法的規定,一般一個超過25人的公司必須至少一人以上進行過專業的急救培訓和擁有急救證書。一些特殊的行業,比如教育行業、社工類或其他服務類行業,對于員工有硬性急救證、持證上崗的要求。急救證書通常需要進行正規的為期一至兩天的培訓才能獲得,培訓主要以實際操作的演練和考核為主,這種證書的獲得后并不是終身有效,更不是走過場,需要定期重新學習來更新自己的證書。按照規定,急救證書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復蘇證書需要每兩年更新并且重新學習一次。

          胡方表示,在澳大利亞,急救知識并不是成年人才學,在校的孩子們會定期接受急救培訓。紅十字會、圣約翰急救中心等機構會定期到學校給孩子們進行宣傳急救的常識,更能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是在各種嘉年華活動中,急救中心的專業人員現場給孩子們舉辦的諸多寓教于樂的活動。每個孩子會在簡單的體驗之后在手臂蓋上榮譽章,走時能拿到一些像創可貼、急救緊急聯絡電話的冰箱貼等小物件。孩子們對于這種活動非常喜歡,也從這些活動中培養了急救意識。一般在公共場合如果有人突發疾病總能站出來幾個懂得急救常識的人來提供臨時幫助,直到救護車到來。澳大利亞公共場合的急救箱通常都比較容易找得到,對于普通民眾的施救來說也較為容易。

          再來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專業的人員來操作。《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開始重視呼吁民眾學會自救。近年來,日本的急救醫療存在著嚴重的人員不足的現象,日本政府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別是在大地震以后,政府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網絡視頻講座,其中介紹了人工呼吸法,正確使用心臟起搏器的方法,正確撥打急救電話的方法等,目的是讓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眾還可以通過參加全國各地的消防總署舉辦的急救實際操作講座等多種途徑掌握急救技術,民間組織和媒體不斷做著普及急救知識的工作。比如每年一進入夏季各大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會經常以各種形式宣傳防暑降溫的知識,講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個街道、公寓、企業、學校等每年都會組織消防演習,活動中會教授人們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黃學清還表示,日本在公共場所安裝AED急救設備的覆蓋率達到80%,志愿者組織也在急救領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AED,即心臟除顫器設置方面,厚生勞動省提出在車站、機場、學校與運動有關的場所、大規模商業設施、顧客集中的地方、游樂場等都要安放AED。從AED的銷售情況來看,公共設施等一般民眾可以使用AED所占的比例超過80%,日本還有很多公民自愿參加的救援組織,消防團是其中之一。其成員在通過政府審查后,定期會被組織到消防學校接受培訓,合格者可以拿到證書和獲得必要的裝備。他們在出現災害,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時,可以通過掌握的專業知識幫助救助。去年日本僅消防團成員就有80多萬人。

        編輯: 倪艷楠
        關鍵詞: 上海;地鐵;醫療救治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