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記者杜希萌)生態環境部6月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去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達標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國1940個國考地表水斷面中,Ⅰ~Ⅲ類比例為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向好,我國管轄海域一類水質面積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類海域面積同比略有減少,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4.7%,同比持平;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

  但柏仇勇也坦言,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程度距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從《公報》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距離國家二級標準還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都為國家二級標準的1.6倍左右,區域空氣重污染過程時有發生;全國仍有65個國考斷面水質為劣Ⅴ類,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質總體仍為輕度污染;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72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情況;地下水水質總體上并不樂觀;全國近岸海域仍有13個海灣春、夏、秋三期監測均出現劣四類水質,仍有8個入海河流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中西部地區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承諾,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生態環境部門將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到2020年年底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笆濉币巹澊_定的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必須確保完成,已經完成的指標要保持持續向好,不能倒退變差。

  劉友賓特別提到,生態環境部積極推動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按照“國家指導、省級編制、地市落地”的模式,組織31。▍^、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兩個梯隊加快推進“三線一單”工作。第一梯隊為長江經濟帶11。ㄊ校┘扒嗪J,第二梯隊為北京等19。▍^、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梯隊于今年6月底前、其他各。ㄊ校┯诮衲昴甑浊巴瓿伞叭一單”確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