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郭淼)北京時間2月16日16:00,中國鐵建承建的2022年世界杯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項目主體鋼結構吊裝完成,建筑的“馬鞍形”外觀基本成型,實現重大施工節點突破。

  2016年11月,中國鐵建與卡塔爾HBK公司組成聯合體中標該項目。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打破西方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成功以主承包商身份承建世界杯主體育場。盧賽爾體育場內有92000個座位,比“鳥巢”還多1000個座位,它的用鋼量就相當于3個埃菲爾鐵塔,層膜結構達4.5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屋面膜結構施工項目。作為國際足聯最頂級賽事的主場館,他的標準要求高、設計復雜、難度很大。項目既要滿足國際足聯規范,又要滿足歐美規范和卡塔爾當地規范,設計包含了30個專業,42個專項設計。不僅設計管理工作非常繁雜,項目還集合了澳大利亞澳昱冠、英國AFL公司等幾十家第三方企業參與,堪稱一次建筑施工的世界杯大賽。在中國鐵建主導下,精工鋼構、巨力索具……一系列中國企業發揮在設計管理、主鋼結構、屋面索膜結構等高難度專項工作方面強項,共建這一現代文明地標。

  本次鋼結構吊裝完工的標志是壓環合龍,壓環是位于項目屋面外側的一圈鋼結構環梁,總重量達6200噸,是項目“力”與“美”的核心,施工中分段吊裝就位。合龍后,全部24段壓環形成一個整體,起著固定屋面索,將屋面荷載傳遞給下部鋼結構的作用。此前23段壓環已吊裝就位,最后一段重302噸,長37.5米的合龍段壓環需要在70米的高空中,保證與兩側相鄰壓環管口錯位不超3毫米、間隙不超20毫米。

  項目經理劉大偉介紹,從2019年8月第一榀壓環吊裝開始,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項目負責人長期駐扎現場,親自監督施工質量、指導現場技術,工人們克服平均溫度達50度、濕度80%的惡劣氣候,600余名來自中國、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的工人們,完成現場拼裝、焊接、高空就位等一系列的高難度作業,掃清鋼結構施工中的技術問題,為壓環合龍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壓環合龍段吊裝前,項目部通過三維掃描獲取合龍段和相鄰段的實體模型,在模型中虛擬對接,提前獲知吊裝合龍時會遇到的偏差和困難,在施工前及時調整施工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裝對接精度。

  盧賽爾體育場的主體鋼結構工程和屋面索膜工程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在項目壓環第一個合龍段吊裝前,讓在現場負責的項目部工程師王坤的心中充滿忐忑。為此,他向負責3D掃描的BIM工程師阿爾溫德求助。而面對這樣挑戰,阿爾溫德所在的團隊通過BIM技術與3D掃描技術在超大型鋼結構工程施工中創新應用的方法體系,讓難題迎刃而解。

  2019年12月,盧賽爾體育場項目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應用榮獲科技部首屆“共創杯”智能建造技術創新大賽施工組一等獎。項目部還采用自行式模塊車轉運、穿芯千斤頂吊裝和三維掃描模擬預拼裝等先進技術,使工程順利推進。

  康清明是我國第一個世界杯項目設計總監,他說,“觀眾的舒適度是個抽象的概念,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數據來體現的,要把指標和人聯系在一起!痹O計中,要根據結合空間、計算機、CFD工程仿真模型、遮陽模擬等來進行空調設計。設計多少個空調機房,多少臺空調機組,選用什么型號的空調,都要通過綜合運算進行設計。設計過程也是研究的過程,體現著交叉學科的成果。僅看臺觀眾坐席的設計中,就要考慮設置多少普通觀眾、貴賓觀眾、媒體觀眾等的比例數量。要考慮觀眾看球場、看大屏幕的視角,每一名觀眾都要能看到球場的四個角加上大屏幕的四個角,92000名觀眾乘以8個角就是736000個數據,這些都要納入到具體的設計考量之中,體量巨大的鋼結構、索膜結構的受力設計,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隨著主體鋼結構的完工,下一步屋面的索膜結構和體育場的裝修和機電工程等施工,都在考驗著建設者的智慧。

  “我們和全球的優秀伙伴合作,運用當代最尖端的建筑技術,有信心干好這個工程,讓全世界球迷看一場在中國人主導施工的場館內進行的精彩賽事!”劉大偉信心滿滿地說。

  鐵建國際黨委書記、董事長卓磊表示,將依托盧賽爾體育場項目,提升BIM技術應用和實施能力,并以點帶面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提升中國建造的核心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展示中國智慧、中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