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記者 龐婷)日前,在2025米蘭設計周上,北京大學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簡稱“北大規劃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聯合北京照明學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通過系列國際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照明設計出海的“三部曲”戰略,引發國際設計界廣泛關注。

第一部:技術創新突圍

北大規劃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在2024年米蘭設計周中國周論壇上發布的《未來可持續空間發展倡議書》引發行業共鳴。當時提出的“友好光環境空間營造”理念,經過一年發展已形成完整方法論體系。

“去年我們呼吁全球同行關注可持續設計,今年我們帶來了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北贝笠巹澒猸h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志軍介紹,北大規劃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與米蘭理工大學LeNSlab可持續設計實驗室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面向照明產業的“產品服務系統設計”解決方案,推動中國照明企業從單一產品輸出向整體服務方案轉型。

第二部:文化融合創新

北大規劃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與意大利著名建筑事務所MCA開展深度對話。雙方重點探討了“光環境設計與歷史建筑保護”的創新方法,并以中國古動物館(中國第一家古生物化石為載體)和Luigi Rovati基金會博物館(以伊特魯里亞文化遺產為主題)兩個典型項目為例,展示了東西方在文化遺產照明領域的突破性實踐。

MCA設計總監Marco Gazzola表示,“中國同行將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現代設計語言的創新方法,給我們帶來很大啟發!

第三部:國際標準引領

米蘭設計周期間,北大規劃光環境藝術研究中心宣布將牽頭制定《可持續光環境評價體系》國際標準。這是中國首次在照明設計領域主導國際標準制定,標志著中國設計正從“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據悉,該標準將融合中歐雙方在可持續照明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計劃于2026年發布。標準制定工作將充分吸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需求特點,體現多元文化包容性。

“通過此次國際交流,照明行業的可持續設計將由初期的產品可持續設計延展到行業全產業鏈的可持續設計上來,通過更加積極的可持續模式搭建,從多環節多維度來考慮可持續問題。希望通過后續的國際合作,為照明行業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北本┱彰鲗W會秘書長王政濤說。

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副秘書長費英杰認為,這“三部曲”完整展現了中國照明設計國際化的路徑創新,既有技術硬實力,也有文化軟實力,更有標準話語權,特別是在標準制定中融入文化維度,體現了中國設計的文化自信和全球擔當。

“此次米蘭設計周中國照明設計行業‘走出去’,通過對國際知名企業、品牌的參觀走訪及可持續設計的深入交流,將促使照明行業對‘可持續’設計的全壽命周期理解更加深刻,將促進國內照明產業更加健康發展,在照明行業起到積極引領作用!北本┱彰鲗W會理事長徐華表示。

編輯:王進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