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運動健身成為流行話題,特別是跑步和步行這兩種方式,最受運動愛好者們青睞。然而,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卻困擾著運動愛好者們,那就是長期跑步或暴走損害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嚴重時可導致骨關節炎。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跑步會導致膝蓋疼痛?
有人反映跑步后感到膝蓋疼痛,這種現象主要是不科學的跑步方式造成的。據《揚子晚報》報道,跑步是否損傷膝蓋,主要取決于你的跑步姿勢是否正確、相關肌肉群的支撐是否到位、鞋的減震功能是否優越。
為什么不科學的跑步方式易使膝蓋受傷呢?
據《太原日報》介紹,膝關節不但是人體內最大、最復雜的關節,還是承重最大的關節,人體跑步時膝關節的承重大約是平躺時的4倍,所以不正確的跑步姿勢、過量的運動強度、防護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易導致膝關節損傷。
如何正確跑步?
跑步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并非無法規避,這要求我們掌握科學的跑步方式。
首先,跑步姿勢要正確。據《揚子晚報》報道,跑步時,須放松肩膀、手臂,挺直腰板,保持上身一條線;腳落地時,應腳后跟和腳中部先著地,前腳掌后著地,再用前腳掌蹬離地面。
其次,要注意跑步強度的控制、地點的選擇,并做好熱身運動。據《海南特區報》報道,醫生建議每人每天行走步數最好少于1萬步,盡量不要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疾上疾下,以免對膝關節過度磨損。跑步前的熱身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據《太原日報》介紹,熱身以后,人體肌肉的靈活性、韌帶彈性、協調性都會得到改善或加強,這可以避免很多運動損傷。
此外,跑步愛好者最好選擇帶有防震功能的鞋子,加強對關節的防護。
最后,我們要明白運動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據新華網報道,循序漸進是避免跑步過程中身體受損的重要原則,跑步者每周增加的跑量應不超過上周跑量的10%。
只有掌握科學的跑步方式,才可能在保護好身體的基礎上,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喬亞玲)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